有一段時間沒有談家具設計的事情了,雖然我們在過去的若干個月份裡,成功的組織了十幾場網上論壇,就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但是觸及核心問題的題目少。同時,“設計”越來越成為時髦事情,一場一場的設計展覽、論壇不斷的辦,我在高興之余也有一絲擔憂,生怕商業的毒素侵蝕了設計師的良知,擔心設計師把自己的心靈和理想埋沒在浪潮之下。
設計師是以作品和形象說話的,思辨不是專長。我因為沒有直接去做設計,有了更多時間去做思考。去年盧濤發動我參與,組織了一次設計師的“北歐之旅”。一路上,除了對於北歐家具設計的學習外,我一直在思索中國家具設計所走過的道路,思索自己的問題。
當然,誰也不能否定我們的進步。這三十多年間中國家具設計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跨越的步子不小。我不會忘記張彬淵、胡景初老一代人起到的作用,不會忘記“聯邦”、朱小杰等在中國家具設計發展初期的作用和影響,更看到今天家具設計圈裡朝氣蓬勃的一代。如果說當年中國家具設計僅僅是星星之火的話,今天雖然未到燎原之勢卻也是“形勢一片大好”。然而進步歸進步,問題歸問題,在今天中國家具設計發展上還是有不少問題,其中,基礎理論建設是也。
家具設計中的思想理論基礎,一直就是中國家具設計中最為薄弱的一塊。這倒不單是家具設計的問題,而是近代中國文化發展上的問題,是中國設計領域裡的問題,是整個中國家具工業建設中的問題。
整個中國近代史除了挨打的時候就是向西方學習,設計也不例外。“設計”一詞就是外來語,我們的文化裡原本沒有對應的概念。我們全盤接受了西方文化裡所有關於“設計”的基本理念,這本來沒有什麼錯。我從大學受到藝術教育開始就知道了“包豪斯”,並曉得現代設計的開端。后來接受的什麼“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高技術派”等等,無一不發端於西方,卻從未有過疑議。我們所有的設計思想無不是遵循別人的原則,所謂“中國元素”只是貼花或修補。疑問是從近年開始的,是在我們國家經濟情況不同以后對這些有了重新審視的角度,有點好比我國正在角力舊的國際秩序。突然發現中國古老的文化並不像想象那麼無用,包括中國古老的哲學古老的醫學和古老的文學,還有中國古老的工藝技術。也是由於若干年來深入傳統家具這個行業,有機會深入學習了解我國古老的家具制作技藝,使我對於設計思想,尤其是家具設計思想有了重新思考的另一個支點。
對於當代中國整體文化建設我可能說不上話,因為沒有涉及那個層面,也沒有那個高度,但對於當代中國的家具設計還是必須說點什麼的,畢竟擔負了一定責任。自一年以前開始我就一直思考:一定要建樹中國家具設計思想,由我們這代人一起把具有東方文化特點,有時代特征的理論基礎一點一點積澱下來。最近這種想法更加強烈並有了一些初步意見,也曾和一些朋友交流,現在拿出來與更多的朋友共同探討,希望在中國家具設計領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具體為:推出“中國簡”的風格概念。應該是,一個以中國元素為主體的家具藝術風格,體現為:以榫卯結構為特征架構,以明式家具簡約流暢線條造型,融入中國人文特點,具現代特征的一種風格。
(本文作者系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