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又稱為念珠、佛珠,手持念珠在佛教中被認為能消除業障,象征一種美好願景。如今很多人把手串看作時尚潮流的飾品,也有些人相信手串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能夠保值升值。手串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材料,如何搭配得更好,或是更上檔次,當然也算一門學問了。一般來說,一串佛珠的搭配主要考慮硬度、結構和顏色三個方面。
遵循原則:
硬度相近,間雜隔片
我們在選擇手串配珠的時候,要注意將硬度區分開。如果硬度懸殊的,硬度較高的不能有比較明顯的棱角,才不容易將硬度較低的磨損﹔如果配珠與主珠的硬度懸殊過大,就可以選擇替換成硬度較為接近的配珠,或是用椰殼等作為隔片隔開,也能有所保護。
南紅的硬度相對較高,加上艷麗的大紅色澤無與倫比,是配珠子的極佳選擇。很多人配手串偏好南紅珠子,配保山料通常讓人覺得較上檔次,尤其保山料南瓜珠,古朴大方。星月菩提、金剛菩提、菩提根等菩提類的佛珠手串,通過南紅的襯托,既不搶主珠的風頭,又能作為恰當的襯托,也十分適合把玩。
如果喜歡藍色配珠,青金石當然是最佳選擇。青金石的硬度足夠,不容易磨損,而且在手串搭配中最容易突出個性。有些淺色的手串,如菩提根、硨磲等,經過青金石配珠的襯托之后顯得十分搶眼,有些人比較喜歡這種搶眼的風格。通常用青金石作為配珠的時候,也會搭配綠鬆石、南紅等,互為映襯。
目前孔雀石也逐漸被加工成各種配珠來出售。孔雀石本身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的綠色十分惹人喜愛,並且孔雀石的紋路也比較獨特,在做擺件、吊墜之后,現在作為配珠也頗受歡迎。因為它既有比綠鬆石還要綠的顏色,還有千變萬化的紋路。但是孔雀石的硬度相對較低,所以搭配不太硬的木質類手串是較佳選擇,如果非要搭配硬度較高的手串,可用925銀、椰殼等作為隔片隔開。
遵循原則
形制統一,推陳出新
一挂串珠要配得好看,取舍很重要,平衡也很重要。不是一味的堆很貴的配珠上去就會好看,也就是要有整體性,不能上半截佛珠和下半截佛珠是兩種風格,在結構、形制上要有呼應。所謂形制一致就是:鼓珠配鼓珠,圓珠配圓珠,鼓珠配圓珠不僅起不到裝飾的效果反而覺得很唐突和另類,同時珠子與珠子之間的間隙也大小不一,影響美感。
所謂大小漸變,就是指菩提子與配飾大小要漸變,相鄰配飾之間的小要漸變,漸變就是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小﹔所謂左右對稱其實是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固有審美模式,和構圖基礎,用在崖柏手串佛珠上就是指珠子的左右兩邊的隔珠大小,材質一致,位置作用相同的兩顆珠子最好大小、形制一致。當然,手串的規格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它有很多不同的搭配樣式,不同的樣式以隔珠的不同來區分,下面以108珠的佛珠最為例,談談佛珠手串的搭配。
純粹作為手串戴的話,佛頭(一條佛珠的結點處的那顆大珠,通常為三通那顆珠子)與隔珠(在108顆子珠中,每隔27顆穿入一顆不同材質的大珠,稱為“結珠”或分珠、隔珠,顏色與子珠形成鮮明對比)都沒有按佛珠的要求去做,形式可以說完全都是自定義。有一點基本沒變的是,隔珠都是以不同的顏色的珠子做成的。按樣式講,隔珠主要有四種:無隔珠,一種隔珠,兩種隔珠,多種隔珠(三種或三種以上)。
嚴格地講,一串佛珠要有三通佛頭,沒佛頭的話不能叫佛珠,但如隻做手鏈戴,佛頭可有可無﹔隔珠沒有固定搭配,隻要自己看得順眼就行﹔一款手串裡面,主珠一定要相同形狀的,隔珠的形狀剛可變,圓珠、桶珠、瓜珠等等。上面說了,隔珠的一個作用是讓手鏈不千篇一律,形狀的變化有利於手鏈更有靈活性,看起來不呆板。
遵循原則
色調和諧,巧妙撞色
佛珠搭配的顏色一般為兩種對比色、兩種明度差別較大的顏色或是接近對比色的顏色。搭配起來互為襯托,沖擊力極強。大部分木友喜歡將手串佛珠配搭成藏式念珠的佩法或者朝珠,所以原色不外乎有三種:紅黃綠,輔色無外乎有白、紫、銀等,首先要選好三種基本色調,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輔色。。
在藏傳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家其實對大紅大紫都有共通的美感欣賞,所以撞色就是最耀眼的方法,冷色配暖色,單色配多色,比如綠色和紅色就是絕好的搭配,但珊瑚和南紅就很唐突,鬆石等綠色珠單純的配銀飾也不見得好看如果您平時喜歡張揚一些,這樣的搭配再為合適不過了。在主色調中展現出不同材質的魅力,也是十分不錯的創意。
沖擊力的顏色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能襯托出自身的非一般氣質。這種搭配通常都有一個主色調,比如單一的白、單一的紅,這就需要配上一個其他顏色來打破這種單調。通常顏色不需要對比太強,比如蛋黃為主色,搭配白色,或是粉色為主色,搭配紅色等等。喜歡雅致、清新風格的可以嘗試這種搭配。
在素雅中既需要展現出一種寧靜,又不能有呆板俗氣的感覺,所以顏色上的畫龍點睛,就能達到效果。這種搭配通常選擇同屬一個色系的不同材質進行搭配。根據顏色的不同,整體看起來或祥和、或幽深、或潔淨。如橄欖核的顏色搭配蜜蠟、駝骨搭配菩提根、綠鬆石搭配青金石等等。偏好某一色調的人,可以進行這種搭配。
愛好多寶手串的人,用混搭流再合適不過了。但是,需要對所選顏色有所斟酌,有些顏色混搭起來可能效果不盡人意,如果經過其它顏色中間穿插,效果就不一樣了。這種搭配需要定位一個主要顏色,然后另選一種顏色進行烘托。比如金剛菩提配青金石三通、或是橄欖核配象牙果三通、硨磲配南紅三通,等等。在有一顆主珠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烘托流。由於主珠通常材質較好,顏色也會喜人,通過輔色的襯托,當然更能體現出效果來。
需要提醒的是,不論如何選擇,顏色搭配要和諧。打個比方:星月一般是白的,淺黃,盤老之后是淺棕,所以過渡色基本要選上面那些顏色。過渡色一般用於佛頭,頂珠的兩側,吊墜。點綴色就是佛頭下面的挂墜啥的了,可以靈活調節。星月有一些不宜搭配的顏色,搭配這些顏色會顯得很浮躁。比如顏色過於深的南紅,還有無過渡就直接加青金石當隔珠,還有每個配珠兩邊都加黑色的椰殼,這樣會顯得很跳躍。如果一定要加,建議在這些顏色的隔珠兩邊加些過渡的隔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