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天然去雕飾巧琢生神意——根藝的形神韻

2016年02月22日08:52 |
小字號

  根藝源於根,先有“根”才有“藝’,但誰能想到那些來自於泥土准備扔掉甚至燒掉的木、竹、藤等廢根,經過人的升華后,竟然可以變成雅俗共賞的藝術奇葩?“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不失為衡量根藝雅俗的一個標准。“天成”,根首先,自身需具備好的先決條件。這個先決條件,若僅指根的外形,似乎太膚淺了。一個根在泥土下、大氣中孕育成一種形狀,是大自然的賦予。面對這份饋贈,我們更多的是要透過根的表層看出“神”的所在,這份神,更是上天的賜予。不論是獨特的木紋機理、絕無僅有的色澤花紋,還是千奇百怪的造型,均要求它具有深邃的內涵,散發無限的生命力。獨特的形是無限神的外在表象,隻有發掘到了內在的神,才能發覺到“根”這個形的加工趨向,才能在先天因素下成就一個好根藝。

  由根到根藝,是個辯材——設計造型——取材——雕琢加工——成品的過程,呈天趣而雕琢,后天“人為”也至關重要。加工這個過程,不僅是時間的打磨,更是情的相通,人情與根神的融合統一。人不僅要有雕琢的功力,更要是善於發掘的伯樂,這猶如千裡馬與伯樂,千裡馬需要伯樂的慧眼識英才,一個好的根,同樣需要伯樂去慧眼識“材”。當然,這個伯樂自身,對美學、哲學、歷史、民俗、詩歌等方面都要求具備高深的涵養,才能把千姿百態的根各盡其用,各展其意,各得其妙。

  魯迅先生說過“所見天物,必非圓滿”,加工就是把非圓滿的根變成飽含神、意、韻的根藝。人有情,物亦有情,不要忽略了根的神情。面對一個有情感的根料,我們首先要與它進行深入的交流,挖掘出它的“木性”,而不是簡單的靠刀峰加以物理改變。根如人,其木性也會通過木紋形態無形中表露,不同的是,挖掘“人”要通過語言的交流、時間的催化,而發掘根,則要通過神情的交融。我們在付出情感之時,根也在一一做著回應,在等待著被認知。一刀一刀雕琢中,巧用心計,與之對話,慎重取舍,把根的木性發揮到極致,這樣,根藝才能符合根原本的性情,形與意才得以升華,根之美才能表露無遺。

  懂根的鑒賞者,不需要繁復的文辭表述,僅可意會。根藝所展現的是無極限的想象空間和不可揭示的神秘感,那份想象,浩瀚如宇宙﹔那份神秘感則不斷刺激著人的探求欲望。對根的認知從無唯一答案,它不會告訴我們具體什麼,卻可以自由地任我們遐想,“大象無形”,使其浮想聯翩,至愉悅、滿足、升華,直至怡情養性。這個浮想聯翩的過程中,是思維跳躍的歷程,大腦細胞充斥,在不斷更新,層面涵義被一層層撕開、深入,不難發現更深入的東西,根上之物——木、自然、文化⋯⋯以及與人萬千關聯。眼界豁然開朗,頓悟根藝,領會木的文化,開靈啟智。在用獨特的美學、哲學、歷史學、民俗學眼光發現大自然無價杰作的同時,達到淡泊明志的境界⋯⋯

  “天然去雕飾”, 以創意的構思加上精湛的藝術工藝,自然美與人工美得以和諧統一。根,以其獨特的形,融入加工者的神,與鑒賞者產生韻的共鳴,形神韻合。

  (來源: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

(責編:余燕明、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