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有骨有肉”的紅木家具你見過未?

彭紀寧 林翎
2016年12月08日18:45 | 來源:金羊網新聞中心
小字號
原標題:“有骨有肉”的紅木家具你見過未?

  近日,在第二屆中華木作大師的評選中,廣東中山市大涌合興奇典居的掌門人、總設計師蕭廣鐸,以其在家具設計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了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獲得“中華木作大師”榮譽,成為中山紅木行業獲此榮譽第一人。作為中山大涌最早從事紅木家具制作人員之一,人們評價蕭廣鐸制作的紅木家具並非“老夫子”“大家長”,而是一個個活潑清新、充滿浪漫情調的“密友”,日前,記者在合興奇典居,見到這位充滿情趣的中式生活家具制作大師。

經典合興椅

  經典合興椅

木作大師蕭廣鐸(右)

  木作大師蕭廣鐸(右)

  精雕細琢成就精品

  上世紀70年代末,十多歲的蕭廣鐸就開始學木工。改革開放初期,蕭廣鐸已經開始從事家具制作與銷售。開始的時候,他找一些零散的木頭,在家裡制作成小凳子、小茶幾等,主要供自用,多余的就拿到市場上賣。由於家具質量好,蕭廣鐸的生意不錯。於是,在1987年,蕭廣鐸開了一家小型家具廠,取名合興。不久后,蕭廣鐸在家具流通較方便的樂從開了一家商場,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企業也在慢慢成長。2006年,企業更名為“奇典居”,當時已經是紅木家具業內的著名企業了。

  蕭廣鐸不僅是企業的掌門人,同時也是一位家具設計師。在蕭廣鐸的骨子裡,閃耀著一種傳統的“工匠精神”。蕭廣鐸認為,木頭是有生命力的,經過傳統手工工藝的精雕細琢,最后才能成為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蕭廣鐸設計一款家具,從最初的構想起步,到完成設計稿,往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此后,要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修改,才完成一個系列產品的設計。

  傳統家具的工藝與其他工業化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家具有著本質的不同,工藝的好壞,是衡量傳統家具優劣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而工藝的直接表現是對細節的處理,為了在細節上有所突破,蕭廣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品質控制體系,從原材料到木工、雕花、打磨、打漆、半成品烘干、成品的各道工序,都嚴格按照行業最高標准執行。

  尊重傳統開創時尚

  對於紅木家具款式,自清朝后不外乎就那幾十個基本款,如果單純守護著傳統款式,對於一名工匠來說,也不失是一種固守本業的中庸之道。而新一代消費群在現代時尚文化的熏陶下成長,對過於冷硬古板的古典紅木難以表現出消費熱情。因此,蕭廣鐸意識到,如果固守傳統,紅木家具可能最后淪為保值的傳家寶,但漸失其實用性,但千百年來,古人創造紅木家具首要的用途是其實用性,因此師法古人,既要保留其文化趣味,又要迎合理代人實用需求成為蕭廣鐸多年來思考的命題。

  在合興奇典居的創新設計中,最讓蕭廣鐸津津樂道的就是經典合興椅的誕生,這張椅子已經成了他們追求創新和完美的一個標志。2009年4月,合興奇典居的這款沙發椅獲得了外觀設計國家專利,並榮獲廣東專利優秀獎,同時還刊登在《2009年度廣東省專利獎光榮冊》上。

  2002年,蕭廣鐸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結合現代時尚軟沙發產品風格,將以布藝元素為主特征的軟體家具設計理念融入紅木家具的設計思想中。於是,以“硬體紅木為骨架,軟體布藝作肉身”為特征的新古典紅木家具誕生了!軟體紅木產品一面世,就在業內外刮起了一陣旋風。

  合興奇典居的紅木家具展廳裡,家具與壁紙、地板、窗帘、燈飾以及家居用品一起,共同營造出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中式生活空間。蕭廣鐸設計的不僅僅是家具,更是一種家居氛圍。當大部分紅木家具生產者仍致力於再現經典明清款型時,他已在思考如何讓家具更加宜居,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中國家具、中式生活,如何在中國家具進入國際家居市場的道路上開辟全新天地。

  “傳統永遠值得后人尊重和研究的,但最終目標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按照古人造物言志的本意,用新的形制和內容去表達新時代人們的思想和意願。”蕭廣鐸說道。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