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人數多達數十萬的富民產業,在高速發展中遇到挑戰——
“東作”紅木品牌該如何做大做強?

紅木產業是東陽的富民產業,從業人員多達數十萬,每次紅木價格的漲跌,都會揪動人們的心。今年的“兩會”上,紅木產業自然是與會人員討論的熱點話題。
打擊無序競爭
建立“東作”品牌授予機制
目前東陽全市紅木家具生產企業約有1600戶,去年銷售收入約22.9億元,仍然處於快速發展狀態。快速的發展的市場帶有盲目性,目前東陽的紅木家具市場的“競爭無序”,“競爭混亂”的負面特點漸趨明顯。
“是不是全非花制作”“是不是全非酸家具”“能不能保証是全緬花”等類似問題在東陽各大紅木家具交易市場不時可以聽見。紅木家具市場中出現了以劣質木材充當優質木材,低價非正品木材充混入正品木材中制作家具的現象時有發生。東陽市政協共青團界委員吳雲飛認為,這一現象直接影響了“東作”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嚴重影響了“東作”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與形象。
“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正品木材原料的漲價,這是一種市場的原因,我覺得更深次原因是超額利潤的誘惑和紅木家具生產企業定價權的缺失。”吳雲飛觀察到,一些廠家為獲取超額利潤,將非正品家具按正品家具出售,此外還通過非正常手段降低生產成本。這些廠家的低價競爭,使得合法守信企業出讓了企業定價權,企業的外部競爭能力受損。
以次充好的現象,起到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市場的不規范無序競爭影響合法守信企業利潤率在這兩年的尤為明顯。“紅木家具企業停產或外遷其他省市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不加以引導監管,可能引起的不良效果是有前車之鑒的,就像十多年前的木線和床上用品生產產業,它們原本也是東陽的優勢產業,但是由於無序競爭,這兩個產業出現衰退,企業外遷。”吳雲飛說,木線和床上用品產業的衰退,損失的是稅基和東陽人的就業機會,而如果東陽紅木家具重蹈覆轍,損失的就不僅僅是稅基和就業了。
吳雲飛建議市政府加大對紅木市場的規范監管引導,打擊不良企業,從東陽市場內部提升總體的產品保真率,樹立“東作”紅木家具正品保真的產品形象;加大對無証照經營的紅木家具企業的查處力度,平衡企業間的基本經營成本;逐步建立“東作”品牌的授予機制,使隻有優質的企業可使用“東作”這一地域品牌。
調整統一征管方式
幫助紅木企業做大做強
2016年,東陽市紅木家具生產企業繳納增值稅約7082萬元,增值稅稅負率約為 3.1 %,向國稅部門自行申報擁有一組木工機組的企業佔55%,申報擁有3組(含)木工機組以下的企業佔80%。東陽木雕紅木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與向稅務部門登記注冊、申報情況存在較大的出入。
“現行木雕紅木家具生產企業的稅收征管方式有兩種,一是核定其月營業額,二是自行申報納稅。年應稅收入超過50萬元的企業,按照稅法的有關規定,申請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依17%的稅率申報繳納增值稅。從實際調查中可以了解到,事實上生產中、低產品的一般納稅人企業其增值稅稅負應在10%左右,是按簡易計稅方法的三倍之多。”東陽市政協婦聯界委員馬余芳認為,現行的征管方式存在缺陷,不利於企業做強做大。
馬余芳建議,由政府出面提請省國稅局對東陽木雕紅木行業的稅收征管方式做出修改,考慮行業的特殊性,參照蘭溪市水泥產品以及混泥土商品簡易計稅方法,調整統一東陽木雕紅木家具行業的增值稅征收率。
“征管方式的統一體現了稅負的公平性,但納稅人營業額的准確核定才是實現稅收倍增計劃的關鍵。自行申報納稅的隱蔽性以及木雕紅木行業大部分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一般都不需要開票的特殊性決定了營業額核定的難度。要想准確核定企業的營業額,還有賴於稅務部門的努力及銀行、公安、電力等其他部門的配合。”馬余芳說,稅務部門需要根據自己核查情況,匯集各部門提供的信息,綜合分析評價企業的生產能力,通過盤點庫存等技術手段,最終判斷企業的營業額,另外,還得加大稽查力度,有針對性地選擇高、中、低或者大、中、小型生產企業進行全方位的稽查,取得較為真實的數據資料,以便指導行業判斷,或是對其他企業起到震懾作用。(金華新聞網 記者 董超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