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鑒藏有秘訣一木一器制家具

紫檀卷書搭腦扶手椅
明清家具收藏市場近年來持續升溫,古典紅木家具已經成為繼書畫、陶瓷后的第三大收藏品。去年12月6日,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上,一把清乾隆御制紫檀雕雲龍紋寶座,以7168萬元成交,再度將國內外收藏者的目光聚焦到中國古典家具上。備受收藏家青睞的傳世家具藝術品現已一器難求,眾多投資人和收藏者將目光投向了當代創制的高仿高材古典家具,在本市小木橋路天乙茶藝廣場二樓,“圓木緣”陳列館即以展出收藏級的藝術品家具而受到廣泛關注。
何謂高仿高材的收藏級藝術品家具?高仿,是按照傳世藝術品的尺寸進行仿制的產品。當然,這種高仿與博物館的“克隆”還是有區別的。這類高仿的產品有時會根據今人的審美和使用情況進行一些微小的改動,為傳統家具賦予了新的活力。
仿制外形其實不難,關鍵是神韻的“再現”。明式家具的簡而不俗,清式家具的貴而不奢,都是隻有修為深厚的設計、制作者才能達到的境界。一件家具,也隻有形神兼備了,才能被稱為“高仿”,成為一件達到收藏級的藝術品。
高材,是指家具選用黃花梨、紫檀、大紅酸枝等高檔木材進行制作。在封建王朝時期,這些高材的使用都有明確的制度,其使用者隻能是皇室宗親、貴冑權臣。形正材珍之后,工精成為必需。木工的精湛,磨工的細膩,榫卯結構的合理運用,都是一件藝術品家具的必備條件。
如果說形正材珍工精是收藏級家具通行標准的話,“圓木緣”還有自己的不傳密技:那就是他們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木材進行處理,在保存木性的基礎上,創制出的“無縫”紅木家具。在多年科研攻關之后,“圓木緣”的老總張家斌找到了一條在保留木性的基礎上控制木材伸縮問題的獨特路徑。在對大量不同木種進行對比,經過數年反復實驗之后,“天衣無縫”的紅木家具已基本成熟。
“圓木緣”的老總張家斌還向收藏愛好者透露了一個紅木家具鑒藏的秘訣:一木一器。眾所周知,即使是同種樹材,由於生長周期不同,樹材大小不同,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的不同,在材質上都是有差異的。如果把不是一棵樹材的木料來做家具,勢必造成家具的色澤、木紋的不統一、不協調,為了“搗漿糊”,隻能上漆掩蓋。在市場上,某些紅木家具不摻假已經很不容易了。要真材實料,還要一木一器,談何容易?在“圓木緣”,我們看到了一木一器制作的紫檀卷書搭腦扶手椅、黃花梨翹頭案等精品家具,做工精細,令人贊嘆不已。
黃花梨翹頭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