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伍炳亮精品力作亮相深圳文博會 再獲最高獎項

2017年05月18日07:00 | 來源:法制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伍炳亮精品力作亮相深圳文博會 再獲最高獎項

  5月15日,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圓滿落幕,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嶺南魯班”伍炳亮先生攜最新創制的精品力作參展,其清宮御用款式《小葉紫檀鑲玉花卉百寶紋九屏風地座屏》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海南黃花梨書房系列家具》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據了解,這是伍炳亮先生和伍氏興隆自2006年以來第十一次參加深圳文博會,並連續十一屆共有十二項作品蟬聯“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在這項堪稱國內工藝美術類“奧斯卡”獎的最高獎項上,創下了“十一連冠”紀錄。

  第十三屆文博會再現盛況 伍大師作品被各地朋友圈連續“刷屏”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全力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台,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第十三屆文博會,是充分展示“十二五”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成就的關鍵一屆展會,以“文牽一帶,博匯絲路”為主題,貫徹落實“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對於被國內外人士視為文化藝術品的中國古典家具來說,深圳文博會既是一個展示平台,更是一個開放“擂台”,歷屆相關展區都會展示出中國古典家具發展的最新成果,最具實力的企業會拿出最新作品參加盛會。五天時間內,這些家具作品要接受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的“檢閱”,最后由具有專業水准和公信力的專家學者參照各種嚴格的評判標准,最終給出權威的評獎結果。

  其實從第一天開幕起,廣大參觀者已開始在內心對文博會展示的作品做著各自評價。筆者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來到文博會的文博系統人士,海內外收藏家以及古典家具愛好者,都紛紛趕往伍氏興隆家具展位,在獨具古典韻味的家具和展示空間前參觀欣賞,以至常常摩肩接踵。每人都會拿出手機拍照或拍下視頻,發往微信朋友圈,引來點贊和留言。這樣,又會引來越來越多的圍觀,不少參觀者都以拍到的伍大師作品圖片在朋友圈“刷屏”,伍大師作品的全景式展示和精彩細節,每天都會通過快捷方式傳往全國各地朋友圈。親臨文博會者,會有幸現場觀摩欣賞﹔一時不能前來現場者,也能借助微信平台的相互傳播,領略伍炳亮大師作品之美。朋友圈一直有人對伍氏作品和展位照片點贊。還有位紅木愛好者特意留言:“以前我每年都爭取到深圳文博會參觀,主要是看伍炳亮大師作品,今年因出差外地無緣到深圳現場,請幫我多拍一些照片發來,伍大師的新作品最好多角度拍一些,以便讓我一睹全貌……”

  有嘔心瀝血之作品 方得發自肺腑之贊嘆

  現場作品迸發的魅力,往往比語言的描述更生動感人。進到伍氏興隆展位左側,展示著以號稱“木中之王”的小葉紫檀制作的精品巨制、彰顯皇家風范的“宮廷屏風”系列——鑲玉花卉百寶紋九屏風地座屏。據了解,該地座屏長4.3米,高2.37米,通體由小葉紫檀老料精制而成,屏分九扇,活頁組合八字形。每聯均在屏心鑲嵌各種名貴的玉石做花卉與吉祥寓意器物圖案。側屏及上下端均以紫檀木雕開光勾蓮花紋,每屏各附紫檀木雕如意雲邊開光勾蓮紋作頂。下設有紫檀雕開光勾蓮紋沿板,三聯木座。屏背為各色吉祥花卉雕紋。整體大氣磅礡、用料奢華、而細部精雕細琢,彰顯出其皇家御用氣度與風范。

  據伍氏興隆劉志賢經理現場向筆者介紹:地座屏通常指有底座而不能折疊的屏風,由插屏和底座兩部分組成。座屏風按插屏數分為獨扇(插屏式)、三扇(山字式)、五扇、七扇、九扇等。中國古代常用它作為主要座位后的屏障,借以顯示高貴和尊嚴。大型地座屏一直以來都代表著權勢、財富和社會地位,在宮廷裡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在王公府邸,是王位等級名分的象征,其意義非同凡響。這次伍氏興隆展出的“鑲玉花卉百寶紋九屏風地座屏”是伍炳亮先生根據宮廷家具風格設計制作,九扇取“九五至尊”之意,耗費了大量珍貴檀香紫檀木材與各種名貴玉石,花費了大量能工巧匠的心血。如此精制而成的大美器物,堪稱業界“年度重器”。

  對於這種施以各種寶玉石鑲嵌的御用珍木重器,明清兩代稱之為“百寶嵌”工藝,始於明代周翥所創“周制”,興盛於清代宮廷制作,其特點是以金、銀、寶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瑪瑙、玳瑁、車渠、青金、綠鬆、螺鈿、象牙、蜜蠟、沉香等珍稀貴重物料,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以其用料奇珍、工藝復雜而聞名。伍氏興隆這款大屏風即以清宮御制原物為藍本,適應當代居室使用要求和人們的欣賞審美習慣,加以創新設計。其結構勻稱,布局嚴謹,氣勢雄渾,材美工精。在清式宮廷家具范疇中,此類座屏家具的規格等級很高,多作為禮器使用,因此在選材用料和造型權衡等各方面都頗為考究。有專業人士看了伍大師這件作品后評價:該地座屏作品形制肅穆渾厚,氣勢恢宏大氣﹔深追清宮御制之精要,彰顯了宮廷的禮法森嚴和皇權的至高無上,可謂傳世重器的典范,具有極高的藝術美感和收藏價值。不少參觀者都細細品賞,贊嘆不已。

  有心的參觀者或許會發現,伍炳亮先生每次攜作品參展,多為新作、力作。這屆文博會伍先生除帶來了上述《小葉紫檀鑲玉花卉百寶紋九屏風地座屏》重器之外,還展示了新近制作的《海南黃花梨書房系列家具》,以及其他成套系的黃花梨客廳、臥房家具等,成為本屆黃花梨家具中的突出亮點。其《海南黃花梨書房系列家具》也不負眾望,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據統計,文博會已在深圳舉辦了十三屆,伍氏興隆伍炳亮先生除了前面二屆未參加外,從2006年到2017年共參加了十一屆文博會,連續獲得“十一連冠”殊榮。其中,在2014年第十屆文博會上,伍炳亮先生作品連獲兩個特別金獎,也就是說自2006年迄今共榮獲了十二個最高榮譽“特別金獎”。同時,十一年來每屆文博會也都有伍氏作品榮獲金獎。據了解,每屆的特別金獎屈指可數,從2000件左右的參評作品中才能誕生一個特別金獎,可謂千裡難挑一,鳳毛麟角。

  結緣黃花梨 成就蘊含文化藝術魅力的人生夢想

  筆者於文博會期間採訪伍炳亮先生時,恰遇來自海南的業界人士由海南黃花梨文化研究會張志揚會長帶隊拜訪伍大師。通過他們的交談,能夠再次體會到伍大師在明式黃花梨家具設計制作和中國當代紅木家具發展中做出的卓越貢獻。

  “如果沒有伍大師像一面旗幟一樣帶領行業前行,市場發展到今天這一步,我們恐怕早沒膽量再做黃花梨生意了!”業界新銳周鳳姣女士說,“伍大師1981年就開始到海南收黃花梨老料,一直收到現在,也一直以黃花梨為載體斫木制器,邊傳承邊創新,給這個產業不斷帶來新作品和新希望,我們才敢於迎難而上,在行業起伏大潮中做著黃花梨夢。”

  誠哉斯言!而伍炳亮先生也從不諱言:“結緣黃花梨,成就了我的人生。”

  從1981年到2017年,黃花梨一直不停地在漲價,而三十六年來一直買黃花梨料、做黃花梨家具的,堅持至今,似乎也隻有伍炳亮一人。從走街串巷不辭辛勞收購老家具、仿制新家具的年輕匠人,到一代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這條路必定充滿了艱辛,也充滿了成功和奇跡。這不只是一個物質財富的夢,更是一個富於精神內涵的夢,一個文化藝術之夢。

  業界共知,近年來黃花梨老料大料漲勢不停,每市斤早已突破兩萬元。這樣的價格實際上為從業者設置了一個門檻兒,而且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這個門檻高不可攀。首先需要有實力接受這個價格,這實力不光是資金,還有文化藝術和工藝方面的實力,更要有信心拿料之后做出好作品。同時要有過硬的設計思想和對市場的預見性,不然,拿到手后會砸到手裡,因為家具做不到位,買家不認可,拿到市場可能賣不回材料的價。

  黃花梨已經是中國古典家具愛好者和收藏人士心中的一個夢。伍炳亮先生不僅借此成就了自己的文化藝術人生,同時也再以精工美器幫助有夢想有實力者圓夢。從前年起,伍先生斥巨資在其家鄉台山興建一個佔地50余畝、建筑面積逾26000平方米的“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目前進展有序,有望不久后建成開館。屆時,館內將陳列伍先生三十多年來設計制作的1300多款古典藝術佳作。無數痴迷於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古典家具神韻的人,將會有幸目睹到伍氏作品的全貌。這些佳作將向人們講述一代大師級藝匠如何秉承工匠精神,鑄造藝術佳器﹔將向人們講述中國傳統家具在當代三十多年發展中呈現出了怎樣的萬千氣象﹔也將會和無數喜愛傳統家具的人士一道,圓一個有關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麗夢想……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