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匠心:大城紅木迎來華麗綻放

紅木家具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老物件兒,代表著中國人的審美情趣與生活哲學,其實,紅木家具背后有這樣一段歷史,而且還和現在非常重要的一個大事件有關。
早在魏晉南北朝的時期,紫檀作為香料通過絲綢之路進入我國,唐代已有紅木制品及器物配置品的記載,詩人孟浩然的“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詩句,讓我們看到了紅木文化的歷史印記。
說到紅木家具,必須說一個人,他就是鄭和。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迅猛發展,鄭和七下西洋,大量紅木作為船隊回程壓艙之物和貿易商品進入中國。木匠們用這些紅木制成了家具、工藝品供宮廷使用。這些來自外域異邦的紅木,具有特殊的堅硬質地,和優美的色澤紋絡,契合了中華文化崇尚自然之美,立即被中國文人認同與喜愛,紅木家具與紅木文化由此傳承開來。
紅木家具走進《絲韻春風》展演
原來紅木家具的興起與“一帶一路”有這麼多的關系。
2017年5月15日,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絲韻春風》文化展演活動在故宮御花園上演,各國領導人配偶出席。由大城紅木代表品牌乾木苑提供的紅木桌椅成為了展演中的“夫人椅”。這款“夫人椅”採用明式設計,原料為白酸枝,款式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有四平八穩、秩序端庄之意。
更機緣巧合的是,為了獲得穩定的木性,想做好一件家具,白酸枝木料開料后,至少要放上兩年才可以使用,乾木苑在近三年前,一口氣從東南亞採購了價值幾千萬的白酸枝木材,這些“壓箱底”的好材料,成為這批“夫人椅”最可靠的原料保障。
大城紅木是“京作”代表
一場盛會,一片匠心。各國領導人配偶的座椅選用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位於京南160公裡的京作古典家具之鄉——河北大城縣。這裡有超過5000家紅木家具生產和營銷企業,一直都在傳承著“做紅木,先做人”的匠心精神,古往今來,大城的工匠、生意人一直信奉,沒有好人品,就出不來好產品,做人與做家具一樣,必須真材實料,真誠守信,紅木的精髓在於形更在於神,沒有一份深沉的愛,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活哲學的理解,一定出不來精品。
千年古邑大城位於京津走廊,明代洪武年間,大城郭底村人周榮任南京工部主事,將村裡工匠帶到南京為宮廷制作家具,開啟了大城工匠制造京作家具的先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先人的精神傳承形成了大城人勤勞、善良、朴實、忠誠、尚義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深厚的歷史人文文化底蘊確立了大城人的人文美學高度。
乾木苑的前身為“乾宮木苑”,始建於清朝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坐落在河北省大城縣平舒古鎮八方村,八方村的戴、李、劉、王、孫姓的族人、匠人們聯合創辦了一家木器廠,成為宮廷造辦處制造修補紅木家具在直隸省的唯一指定點。
乾木苑品牌傳承人戴鐵仲先生說:“為了這次在世界舞台的華麗綻放,乾木苑品牌一代代傳承者憑借著拳拳匠心等待了158年。乾木苑在生產明式家具時,追求的不是形似,更注意神似。乾木苑品牌根植於大城紅木的沃土,乾木苑將憑借傳承百年的匠心精神與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學,不斷追求中國紅木古典家具文化的創新推廣,不斷探索這一國家文化名片的世界表達,以充分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開啟世界家居文化的新境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