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會)第二屆古典家具文化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10日至16日在廣東新會舉行
廣東新會: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探尋古典家具文化新機遇

9月4日,中國(新會)第二屆古典家具文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舉行。發布會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和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宣布中國(新會)第二屆古典家具文化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10日至16日在廣東新會舉行。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周鄭生、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劉金良先后致辭,對新會古典家具產業發展寄予厚望。中共新會區委書記文彥在發布會上就新會古典家具文化傳統、產業發展態勢和文化博覽會的籌備情況進行了推介。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博覽會將圍繞“傳承 創新 發展”主題,深挖“一帶一路”倡議下新會古典家具文化“木香之路”,展示新會古典家具的品牌形象和產業前景。博覽會期間,還將舉行行業發展論壇和千人經銷商晚宴暨專場品鑒古典家具文化之夜活動。
據悉,新會區位於珠三角的西南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自古以來就是珠江西岸水陸聯運、江海聯運的水陸門戶。新會歷史文化深厚,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梁啟超先生的家鄉,擁有古典家具、小岡香、新會陳皮三大歷史文化傳統產品。
發布會上,一場以“中國古典家具文化在新會的傳承與發展”為題的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研討會,深深吸引了與會嘉賓的關注:新會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斌,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任兼主席團執行主席、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常務主席、伍氏興隆明式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藝術總監伍炳亮,北京行之行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中和圓通家具文化公司總裁張行保,新會區傳統古典家具行業協會會長黃惠滿等專家和領導參加了研討。(文 張桂貴,圖 黃秋碩)
【延伸閱讀】
新會——中國古典家具之都
上世紀中期,由於戰爭和歷史原因,古典家具發展緩慢衰落。80年代初期,新會工匠后人開始走街串巷收購民間明清家具,經精心修復打磨后,重新銷售到港澳、東南亞以至歐美等地,並為新會古典家具的復興積累了第一桶金。到80年末期,資金的充裕和銷售量的增加,新會工匠開始從東南亞進口木材,生產新的家具出口,並結合國外需求,把傳統技術糅合西方家具特點,創新設計更多家具款式,銷售量日增,同時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和外來民工前來創業,並培訓了大批新的工匠,新會古典家具產業逐漸崛起。90年代中后期,在新會藝成的匠人,紛紛到全國各地建廠創業,從而帶動了古典家具行業的復興。新會成為中國古典家具名符其實的復興基地。
2009年,新會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頒發“中國古典家具之都”國家級稱號。隨著技術的提高和銷售的增大,雖然引入了電腦等智能生產技術,但仍然堅守傳統家具制作工藝,新會的古典家具企業普遍傳承了古典家具所要求的榫卯結構、傳統造型及傳統文化。
在“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廣泛認可的背景下,目前新會區正大力推動古典家具產業轉型升級, 古典家具行業形成“展廳+基地”發展模式,建立了以新會古典家具城、匯楹紅木城、長隆古典家具城、恆匯紅木家具城、五邑古典家具城、仁義古典家具世界為主載體的古典家具產銷十裡長街,形成集研發、設計、材料、生產、銷售及上下游配套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國最大的古典家具產業集群,創下縣級行政區域全國古典家具行業“四個最”:一是古典家具生產經營廠企門店最多;二是古典家具“五屬八類”的紅木原料品種最齊全;三是古典家具京、蘇、廣作並存發展,品種最多;四是古典家具產銷地域最廣。新會古典家具產業已經形成設計、生產、銷售及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鏈,全區古典家具生產、銷售及相關配套企業4000余家,從業人員超15萬人,日耗原材料超1000噸,產值超100億元,產品遠銷國內京、津、滬、穗等大城市及美國、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