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葉雙陶:紅木業就是一場馬拉鬆比賽

盧曦
2017年11月21日12:25 | 來源:人民網-家居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7年是我們家具行業在新常態情況下發展比較好的一年,總的家具企業增長為13.2%。紅木家具行業在今年前八月至十月裡總體形勢是不錯的,已經走出了前一段比較困難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幾個新的特點:一是企業經過環保要求,以及政府各項改革政策的要求在不斷進步,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二是企業在新一輪的競爭中,也在採取一些改進措施,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加強產品設計,對滿足消費者需求效果不錯。所以說今年形勢相對來說是由比較差走向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整個行業的形勢向好,與每個紅木企業的努力耕耘不無關系。

  河北大城縣,盛產紅木家具,有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的美譽。自古紅木家具文化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如今紅木家具產業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之一。有紅木家具一條街,還有剛剛建設完成的中國紅木城。在大城縣有一家很大的紅木家具企業叫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其負責人葉雙陶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練好內功”。

  2017年,紅木家具行業的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在變,經營模式也要隨之變化,2018年將至,在新經濟常態下,企業如何走穩走好,趟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變得尤為重要。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筆者來到位於大城縣的陶然居紅木家具展廳,與從業30多年的家具人葉雙陶就企業、產業和行業的發展進行了一次深刻對話。

  筆者:從您30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您認為紅木行業發展到今天發生了哪些變化?

  葉雙陶:這需要分階段來看。從80年代開始,中國紅木家具行業就開始了發展萌芽階段。我在這個行業30多年了,從22歲開始自學木工技藝,最開始是做古玩生意,后來轉行經營明清家具和修復明清古舊家具,應該說是見証了紅木家具行業從啟蒙野蠻生長到轉型升級再到健康發展的全過程。

  90年代初到2000年,是紅木家具產業的一個爆發期。因為改革開放了,老百姓手上也有錢了,對生活品質開始有所要求,但當時人們對紅木家具的設計、器型、文化內涵要求不高,一味追求仿古。我看到這個商機,於1993年,創辦了陶然居仿古家具廠。這是陶然居的品牌第一次問世。那時候行業很火,大家一窩蜂的囤料,大大小小的紅木家具廠集體上馬,用昂貴的木材去做完全不考究的紅木家具,這個階段的木材浪費非常嚴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消費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紅木家具的器型、設計、文化內涵要求越來越高,行業很快進入了轉型升級期,過去憑材料獲得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沉澱將近10年時間后,2002年,能夠自主設計的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了,隻有苦練內功,在家具設計和榫卯結構上多下功夫,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再根據時代的要求,做一些適當的創新和調整,做出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的家具,這樣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

  筆者:請您對陶然居目前的發展情況做一個講述。

  葉雙陶:陶然居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1993年的陶然居仿古家具廠,那時主要是對明清家具進行仿制生產,沒有太多自己的設計。一直到2002年,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成立,開始自主設計研發既有傳統元素又符合當代需求的紅木家具。陶然居品牌發展到今天已經有24年了。我們採取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陶然居有兩個大的展廳,一個是日常銷售的家具產品;一個陳列的是近年來陶然居設計制作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后面是工廠,現在四期工程工廠正在建設中,建成后的無塵工廠將給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

  經過陶然居人的摸索和鑽研設計,設計制作的紅木家具風格鮮明、質量上乘,靠口碑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回頭客。現在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看法就是紅木家具銷售量大幅下降。但是對陶然居來說影響不是很大。我們是靠口碑走到了今天,有些客戶是從陶然居成立之初就在此選購家具,是10多年的老客戶了,他們有需求就會購買,正因為有這些一直信賴陶然居產品的老客戶存在,所以市場好壞對我們影響並不是那麼大。

  今年可以說是陶然居非常有價值的一年,4月份,央視網的大型紀錄片《中華百工》攝制組走進陶然居,以傳播和傳承榫卯工藝為重點,全方位拍攝陶然居紅木家具制作工藝流程,以影視記錄的方式再現了榫卯技藝的結構之美,向社會和世人展示了古典家具榫卯結構的獨特魅力。

  5月,我主編的《中華榫卯》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業內反響很不錯。7月,陶然居經過層層的選拔和審核,陶然居被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河北省質量獎評審委員會辦公室評定為河北省名牌產品。

  面對這些榮譽,對我們來說既是動力也是責任,在傳統的意義上,家具企業是生產企業,但是紅木家具蘊含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厚重且具參考價值的文化載體。所以隻有將文化注入紅木家具的發展中,以文化來樹立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得到他們的認可,才是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筆者: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您為什麼要出版《中華榫卯》這本書?

  葉雙陶: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整理、查看相關史籍,我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建筑分社出版的《中華榫卯》——古典家具榫卯構造之八十一法已於今年5月正式面世,該書較為系統的展示了古典家具中常用的81種榫卯結構,並附有詳細拆裝圖解,同時還展示了當代非常實用的40套家具,並通過圖片將其拆解,讓讀者更為直觀的學習其內部榫卯結構,加強了對榫卯結構的實踐經驗。我一直認為,隻有用榫卯結構做成的紅木家具才能稱之為紅木家具,才是應該流傳於后世的傳統與瑰寶。由於榫卯結構大多是存在於家具裡面,不將家具拆散,很難見到其真容,我們公司卻敢於做“明榫”,有人說這不好看,但是這卻非常需要功底,不是所有的廠家都敢在家具表面做明榫。

  《中華榫卯》出版后,受到了行業中研究者和經營者的廣泛歡迎,據從中國林業出版社反饋過來的消息,該書銷量非常好,現已有出簡裝本的計劃。這本書是我30多年從業經驗的一個總結和提升,出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行業珍惜木材,做好榫卯結構;這本書對榫卯結構的研究較為清晰和透徹,也希望能成為紅木家具行業入門者和從業人員的工具書;同時希望紅木家具愛好者和普通老百姓,在使用紅木家具時,能了解榫卯結構,具備鑒賞和鑒別紅木家具的基本知識,了解老祖宗留下來的國粹,傳承中國傳統紅木家具文化。

  筆者:您處於行業的第一線,請問您對陶然居接下來的發展和行業的未來有一個怎樣計劃和預期?

  葉雙陶:我是伴隨著紅木家具行業發展起來的這批人中的一員,我們大城的家具在北京的家具市場中應該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我們在北京都設過店了,我在北京潘家園等地也有店。但是這兩年重心還是放到了家鄉,大城縣被稱為是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可見紅木家具發展歷史悠久,經過考慮和考察,我們選擇回鄉建廠為家鄉的建設添磚添瓦。但平時來購買紅木的客人,還是以北京地區的居多。所以,未來我們會在家鄉夯實基礎,重返北京設店。將北京的店作為一個對外宣傳和傳播的窗口。陶然居的每一款家具都是我親自設計的,我們雕刻的圖案也是以“精”、“簡”為主,在精細處完全由雕工純手工雕刻,我們一直在傳承和創新上雙管齊下。所以生產出來的家具既保留了老祖宗的傳統,又有創新,我認為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核心競爭力。下一步,我會精心設計和制作幾套對外展示的家具,希望能借助好的平台讓紅木家具走出國門,走得更遠,讓消費者和紅木家具文化產生共鳴,讓世界了解中國傳統家具文化。

  近年來,紅木家具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行業在不斷的升級洗牌。靠以前急功近利的經營方式肯定是行不通了。這幾年的市場不是很好,這會變成一個常態。但也並非就一直悲觀。我認為,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隻有不斷苦練內功,做好家具,誠信經營,才能贏得客戶贏得市場。我認為現在的紅木家具行業就是一場“馬拉鬆”賽跑,隻有最有耐力的人才能跑到最后,最終取勝。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