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讓世界看見東方美 紅木行業的國際化進程

2017年11月21日12:52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文化自信再度成為熱議話題。作為傳統文化符號之一的紅木家具,成為讓世界看見東方美的窗口之一。近日,紅木行業專家就如何探索東方美與西方美的碰撞、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設計與人文的互動,以及對紅木行業的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讓世界看見東方美

  隨著民族自信心的回歸,讓世界看見東方美的呼聲此起彼伏,究竟什麼是“東方美”?

  王剛(著名表演藝術家、節目主持人):

  讓世界看見東方美,是中國精神的傳承與中國信心的回歸。一個國家、一個行業的興盛首先表現為它是否在向世界輸出文化、輸出價值觀,“讓世界看見東方美”代表的是中國精神的傳承、是中國文化的復蘇、是中國信心的回歸。而能夠承載這份東方美的背后,是中國千年傳承的精湛工藝和千年積澱的厚重文化。

  現在提倡弘揚工匠精神是有道理的,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定位都離不開兩點,時間和空間。時間是縱向的,空間是橫向的,對於紅木家具行業來說,對傳統的傳承代表著縱向的時間,世界的國際的視野代表著橫向的空間,企業找到自己的坐標非常重要。

  過去很多人對手工業匠人有諸多的誤解,現在雖然有很多勞動能夠被智能化所代替,但知識、視野、手藝是機器無法替代的,紅木家具行業是與文化藝術緊密相連的。當代紅木家具的主題就是要傳承與創新,拓展的同時還需要改變。但是我覺得萬變不離其宗,創新的同時,不能忘記了根本,紅木家具的根本在於明清家具。

  陳寶光(中國家具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

  時代給了我們歷史機遇,同時也對企業提出了挑戰。一方面,我們要承擔中國文化的傳承與振興,另一方面要打造現代的工匠精神,反映時代特點,這些課題都落在了當今的企業家身上。“讓世界看見東方美”,這對於紅木家具行業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的傳統家具美在哪裡?我以為中國傳統家具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結晶,隨著農耕時代的結束和工業時代的到來,人們對這種結晶有著特別的情結和懷念,這不光是家具,還包括中國傳統的建筑、園林、書畫藝術等。它們融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形成了一個復雜的藝術審美體系。

  鄧雪鬆(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中國傳統家具在明清兩代的發展都是得益於文化的高度繁榮而發展興盛起來的,中國傳統的器物文明征服了西方的就兩個,一個瓷器,一個家具。讓世界看見東方美,也是紅木家具價值發現的過程。因為中國明式家具的價值認定,是一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的過程。最早大量購買、收藏明式家具,把明式家具列入藝術品研究范疇,把明式家具和世界的家具設計和工業設計銜接的是西方人。現在收藏界明式家具絕大部分的精工重器還是在西方人手裡而不在中國,我走訪過很多老廠家,他們經手過的最經典的家具目前拍賣場根本還沒有出來過,拍賣場裡目前出來的都還是明式家具二流和三流的家具,最好的貨還沒有出來。

  企業要順勢而為

  面對紅木行業國際化大勢,企業該如何面對?

  王剛:企業要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更要引導消費者的觀念創業不僅要。究大眾喜歡什麼,也需要年輕人喜歡什麼。買新房子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就要考慮給他們設計什麼樣的家居空間,迎合這些消費人群是必須的。但在迎合時,企業也有義務要告訴他們什麼是好的,有價值的。談到家具就會聯想到家居,比如,上海有一家拍賣公司叫“一間屋”,其現場因為有了傳統的家具,再配上一些書畫作品,桌子上擺幾個香爐,花幾上擺幾個盆景,氣氛馬上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要引導消費者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家具的根基一定不能遺忘。

  陳寶光:我非常贊賞紅木大家居商業模式,更加贊賞企業有這個勇氣、有這個信仰在今天把紅木大家居真實地、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讓世界看見東方美。紅木大家居模式應該成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標杆和典范。

  對於當代紅木家具企業而言,應該融合時代性和民族性的雙重特征:一方面是它的東方美——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審美、中國的哲學、中國的氣質和中國的風格﹔另一方面是它的國際化——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環境、新需求。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當代生活方式及態度加以融合創新的生活方式將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生活的時尚,引領紅木界向藝術化、時尚化、情趣化、個性化、美學化方向轉變。

  制器問題對於紅木企業來說是很難邁出去的一個關卡,企業如何能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沒有一點制器精神恐怕是不行的,對於企業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握住產品的精髓和靈魂。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紅木家具企業如何打通線上與線下的壁壘,融通電商與店商的身份,企業如何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消費者的意願如何能夠更快速地得到滿足,做到個性控制和柔性生產,這些都是企業需要認真對待和探索的問題。我希望紅木企業能夠以更好的產品來回應廣大消費者的期待與信賴,提供最優質的家居生活。

  鄧雪鬆:紅木家具企業是做小而精的收藏級藝術品,還是把產品真正推向一種生活方式,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什麼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找到你自己,確定自己是誰?今天,我們的民族文化開始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向著自己的傳統回歸,我們要安靜沉靜下來,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隻有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夠影響他人。我衷心地希望中國當代紅木家具企業能夠回歸文化,引領生活。

  紅木家具國際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如何正確看待紅木家具的國際化?

  鄧雪鬆:在當今經濟穩定發展的背景下,東方美一定不是對傳統的簡單復制,而是對當下生活方式的重新設計,時尚東方、國際化的東方將是不可回避也是不可阻止的發展趨勢。對於中國當代傳統家具企業的責任而言,企業不應該只是做傳承級的藝術品,傳承的家具改變不了生活方式。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征服,一是民族意識,二是生活方式。而今天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西方的極大影響,中國人需要自己的生活方式,家具文化則是生活方式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杜長江(卓木王·紅木大家居總裁):對紅木家具行業的國際化進程而言,我認為“消費是最好的保護,使用是最好的傳承,分享是最好的傳播”。“讓世界看見東方美”就是我們的百年戰略、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我們提出了紅木大家居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模式,在消費群體年輕化、消費體驗場景化、消費品質精品化、消費購買定制化的背景下,以設計為驅動,以整體時尚東方生活提案為發展路徑,以所見即所得的樣板房為空間形態,用文化營銷、場景營銷、圈層營銷的方式來打動我們的顧客。我認為,當下是紅木行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期,我們必須奔向設計、奔向服務、奔向時尚的場景構建,才是紅木行業最好的出路。

  彭亮(工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今天,中國正在回歸一種東方特有的以智慧與閑適為主要特征,追求天人合一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我稱之為“中國式雅致生活”。當代紅木家具企業應該將中國人的天人合一、中和為美、陰陽和合,與西方的形式和諧、數理和諧、對立統一結合起來,形成中西和諧文化的設計整合,以便能更好地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求。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