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注重傳承 慎用材料 積極創新 紅木行業面臨轉型升級

2018年01月09日09:19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注重傳承 慎用材料 積極創新 紅木行業面臨轉型升級

紅木家具產品應符合現代生活方式和理念


  本報記者 裴秋菊

  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回歸,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紅木家具日益受到重視,紅木家具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紅木家具行業得到蓬勃發展,同時也是有史以來紅木家具產量最大、耗用紅木材料最多的歷史時期。

  截至2016年,全國紅木家具企業有3萬多家,年產值超1650億元,佔所有家具行業產值的15%至20%。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紅木家具行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作為在中國家具行業內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家具人,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對於中國紅木家具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有著獨特見解。

  保護與利用並舉

  中國傳統家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工藝傳承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價值。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和設計史上具有較高的地位,而且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載體和媒介,中國傳統紅木家具自明清以來就成為社會各階層的高檔消費產品。

  朱長嶺表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木家具並不是作為單純的消費性商品而制作和使用的,而更多地注重於傳承。“從世界范圍來看,隻有中國的紅木家具能夠從明代到清代傳承至今,按照中國傳統家具的制作方法和工藝規范制作的明清紅木家具,直至今天都還可以傳承和使用。這種做法實際上並不是把木材簡單地消耗掉,也不是單純制作消費品,而是將紅木家具作為能長久使用和欣賞的商品和藝術品。這其實是對自然資源較合理、科學和環保的利用。”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國外很少使用容重大、顏色深的材料制作家具,在資源利用上,中國的紅木家具為木材合理利用作出了貢獻。朱長嶺說:“用木材制作家具在中國是一種悠久的傳統和優良的文化,用木材做家具是正當合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紅木行業對木材的合理利用作出了積極貢獻。”

  朱長嶺指出,紅木原材料的開發和砍伐不是因為中國在制作紅木家具之后才出現這種對紅木材料利用的情況。因此,很多人對紅木行業利用木材出現問題的看法是片面的,保護與利用並舉才能促進森林木材產業與家具產業同步發展。

  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木材交易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囊括了美國、加拿大以及東南亞、歐洲、非洲。我們國內的森林資源匱乏,大部分材料需要進口。”朱長嶺表示。

  在過去的15年裡,由於中國對紅木材料需求的上升,以中國為主的紅木材料貿易數量不斷攀升,進口量從2000年的14.45萬立方米到2014年已經超過200萬立方米。經過2015年的短暫減速后,2016年呈現逆勢上升趨勢,對紅木出口國的經濟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目前,中國已經和88個國家建立了木材貿易合作關系,是國際木材的消費大國。

  然而,2017年以來,隨著CITES公約的實施,原產國對原材料砍伐和出口交易的收緊,以及國內原有存量日漸消耗而又缺乏相應的補充,對我國傳統家具行業有著很大影響,它意味著我們能使用的材料在逐漸減少。面對這種情況,慎用材料便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朱長嶺指出,紅木材料生長周期長,因此使用材料上要節約﹔使用這種材料制作的家具,不應該成為大眾消費品,而應做精品,放到適當的地方去消費。“當前市場上還存在著一些‘土豪版’紅木家具,用料大、造型夸張、裝飾功能差,使用功能還少,這樣的家具應該逐漸減少。”

  從家具生產企業來看,現在全國這麼多企業,水平卻參差不齊。這就需要通過全行業不斷地改進,同時督促這些水平尚低的企業,要麼轉產,要麼提高,“不提高就要轉產,不應用珍貴的材料制作低劣的家具產品。”業內人士一致認為。

  紅木家具既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器物文明,在傳承與弘揚紅木家具文化的過程中,既需要考慮到行業發展,同時也需要珍惜名木資源,杜絕粗制濫造的行為。我們應該慎用木材、合理用材,對於進口材料應該節約利用,並進一步開發出新材料,不斷滿足國內的需求,將來還要把紅木家具推向全世界。“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

  對於紅木家具行業未來的發展,朱長嶺認為,要做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明清家具的優秀工藝和款型真正傳承下去。他指出,目前,國內建了很多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把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家具進行了研究和開發。“我們已經把中國傳統家具的榫卯結構進行了整理和改進,把破損的老家具進行了修復,並進一步把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家具工藝發揚光大。”朱長嶺說。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紅木家具行業還要不斷創新。朱長嶺表示,創新包括材料的創新,眼光不要隻局限於紅木5屬8類33種,可以大膽嘗試開發新的材料品種。同時,也包括工藝上的創新,絲翎檀雕這項工藝的發明,對行業的產品品質檔次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我們要把這種發明創造不斷地運用到產品中去,使紅木家具行業更加成熟完善。紅木家具企業應該明白紅木材料來之不易,要避免粗制濫造,在工藝上精益求精。紅木產品應該建立在工藝規范的基礎上,做可以傳承的精品家具。隻有這樣,紅木行業才能充分發揮工匠精神,才能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朱長嶺表示。

  在朱長嶺看來,紅木家具介乎於產品和工藝品之間,其中很多制作工藝很難用量化的辦法去解決。盡管國家出台了很多關於工藝標准的規范,其中也對紅木家具工藝進行了一些規定,但整個行業在標准化方面仍需體系化,需要將家具產品規范到標准化的體系中來。

  根據國務院貫徹實施《深化標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國家具協會也在制定相關行業標准化方案,2017年便制定出4項相關標准:一是將市場上已有但沒有相關標准的產品盡快制定標准﹔二是對於紅木行業內有行業標准、國家標准,但達不到一定理想水平的產品,要制定領先標准,要高於現有標准,提升產品的質量﹔三是對行業內有交叉的產品,要把市場上空白的地方進行標准化填充。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要重視行業標准化制定與推廣,把這項工作持續深入推進下去﹔四是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引領高端消費,讓紅木家具產品更符合現代生活方式和現代生活理念,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

  總體而言,紅木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有較強的實力,在市場上得到了重視。未來,紅木行業要在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方面下功夫,使紅木家具這個傳統行業按照信息化的運作方式進行,進一步提升行業水平。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