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清代宮廷家具的“新中式”思路

周京南
2018年01月09日09:20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清代宮廷家具的“新中式”思路


紫檀雕西洋花紋扶手椅

清代宮廷家具的“新中式”思路
清式家具玻璃油畫山水圖插屏


  在我國傳統的家具制作中,清代家具較為講究,是家具制作技術臻於成熟的頂峰時期。如果說明式家具以造型簡潔、疏朗大度、不重修飾而重家具材質取勝的話,那麼清代家具更注重人為的雕刻與修飾。清代宮廷中大量採用具有濃厚廣式風格的家具,和以往的傳統明式家具相比,呈現出一派迥然不同的風貌,在當時可以稱之為“新中式家具”。

  清康熙年間,統治階級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表現出極大欲望,追求一種絢麗、繁縟、豪華之氣,這種思想集中反映在室內陳設上,他們調集能工巧匠大肆修建住宅、園林並配置相應的家具,彰顯其顯赫的氣勢,而廣式家具成為清代統治階級室內不可或缺的重要陳設家具。廣式家具為清代統治階級所青睞,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廣東是貴重木料的主產地,制作原料充裕,因此對廣式家具用料毫不吝惜,家具尺寸可隨意加大放寬,以顯示雄渾與穩重。二是當時西方正值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大行其道,影響遍及歐美地區。與中式古典風格的古色古香相比,西洋風格給人以金碧輝煌和雍容華貴的效果,符合盛世王朝的審美追求,西方裝飾風格的廣式家具成為清廷主要家具來源。三是清代中期特別是乾隆時期,國內秩序穩定、經濟繁榮、庫藏充盈,使統治者有足夠的閑情逸性享受山水園林之趣。為迎合清皇室追求奢華的審美愛好,清宮造辦處專門設立了“廣木作”制作廣式風格的家具,刻意創新,滿足清代皇室對家具的需求。

  廣式家具一方面汲取了中國傳統家具的風格,同時也吸收了西方家具的長處,逐漸形成了與時代相適應的新款式,如書架、桌、椅、凳、花幾等,用材粗大充裕,木質一致,不少家具採用一木連作而成,即是用一種材料制成。如紫檀、紅木,皆為清一色的木種,且不加漆飾。其裝飾雕刻技法上的特色是花紋雕刻深峻,刀法圓熟、磨工精細。其雕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建筑雕刻的影響,其裝飾的花紋和紋樣,不少是採用西法而成。如廣式家具中大量採用西番蓮作裝飾,這種西番蓮花紋線條流暢,變化多樣,可以根據不同器形而隨意延伸,如果裝飾在圓形器物上,其枝葉多作循環式,各面紋飾銜接巧妙,很難分辨它們的首尾。

  值得一提的是,在裝飾風格和技法上,廣式家具大量採用西方裝飾風格及技法,在工藝上,廣式家具大量採用琺琅鑲嵌、象牙雕刻、玻璃油畫裝飾,形成了一套廣式家具獨特的裝飾手法,特別是在屏風類家具上應用廣泛。在清代宮中,現在還有不少具有廣式風格的家具。下面擷取幾例,加以說明。

  清式家具玻璃油畫山水圖插屏以紫檀木制成,體形碩大,高280厘米、通寬340厘米、厚70厘米,屏風為五扇屏式,每扇屏分為3部分,上下各有一塊雕卷草紋絛環板,中間為白檀木心,每扇屏的中間屏心上嵌有3幅玻璃油畫,分別繪有仙閣、花卉等內容,畫法上吸收西洋繪畫技法。屏風的上部及邊側有透雕西洋花紋屏帽及邊牙,下呈八字形須彌座,須彌座上雕蓮瓣及夔紋。在清代宮廷的苑囿中,時常可以見到這類玻璃油畫家具,它的裝飾技法雖為西洋風格,但表現內容卻是中國古典題材,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准,在清代宮廷家具中獨樹一幟。

  紫檀雕西洋花紋扶手椅,通體採用紫檀木制成,具有明顯的西洋風格。扶手椅長66厘米、寬51.5厘米、高117.5厘米。靠背扶手取西洋巴洛克式,搭腦雕出象形的螺殼,背板作瓶形,扶手兩卷連續,與前角柱相合。面下低束腰,西洋卷葉式曲邊牙條,三彎式腿,鷹爪式足,落在方形托泥之上。整體造型玲瓏舒展,是中西文化藝術巧妙結合的典型范例,唯有廣東工匠擅長做出這種西洋味道明顯的宮廷家具。

  清中期紫檀嵌畫琺琅西洋人物插屏:插屏寬114厘米、高218厘米。紫檀木制,由屏框及底座組成,屏座兩側立柱,前后有站牙抵夾,座框內裝絛環板,浮雕拐子紋。下飾壼門披水牙板,浮雕拐子紋,屏心鑲銅胎畫琺琅西洋仕女風景畫,畫面上有4個衣著西洋服飾的女子,分立於西洋房間內外,她們神態各異,位於室外的西洋仕女共計3人,她們或手執折扇,或舉扇上揚,或手捧鐘表,而立於室內的仕女正倚窗而立,向外張望,具有寫實的藝術效果。

  清代大量引進的西方工藝技術,被統治者成功地應用到宮殿建筑和與之配套的宮廷家具中。乾隆時期的宮廷家具,裝飾趨於繁復,工藝更加精細,帶有歐羅巴風格的西番蓮、番草紋、獸爪紋等應用到家具裝飾之上,同時嵌畫琺琅、玻璃油畫等工藝技法與宮廷家具制作相結合,這種家具與明式家具造型簡潔、不事雕琢的風格迥異,但是乾隆一朝家具獨特的表現手法,形成了具有明顯乾隆風格的“新中式家具”。

  (作者工作單位: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部)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