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扇行銷歐洲十三行“扇”動世界

象牙鏤雕扇柄花卉人物紋團扇
清乾隆(1736-1795)
象牙雕扇骨雙面廣繡百鳥紋折扇 清道光(1821-1850)
黑漆描金扇骨庭院人物紋折扇 清末
檀香木雕扇骨紙本彩繪花鳥紋折扇 清道光(1821-1850)
玳瑁扇骨廣繡貼象牙畫人物紋折扇 清道光(1821-1850)
貝雕扇骨紙本彩繪貼象牙面戲劇紋摺扇 清道光(1821-1850)
玳瑁扇骨廣繡貼象牙畫人物紋折扇
清·道光(1821-1850)
本版撰文、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劉玉倩
在17、18世紀,大量中國絲綢、瓷器和茶葉通過廣州十三行銷往歐洲。與此同時,中國的扇子、牆紙、漆器、家具等生活藝術品也在歐洲刮起了一股時尚中國風,在18世紀70-80年代達到鼎盛。據記載,清光緒六年(1880年)中國出口貨品清單中,各種類扇子的數量達到6287989把,共值銀38881兩。
如今,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展出很多外銷扇,種類豐富。倘若你來,便會明白,在那個時代,外銷扇是如何“扇”動世界的。
館藏外銷扇種類豐富
十三行博物館展出的外銷扇,由王恆、馮杰伉儷無償捐贈,其中不少扇子產自19世紀到20世紀初。
根據材質的不同,館內展示的外銷扇共有象牙扇21把、玳瑁扇4把、貝雕扇4把、漆扇15把、檀香木扇8把、銀縲絲扇2把,其他類型的外銷扇4把。此外還有外國扇13把,也就是外國工匠在十三行時期制作的扇子。
外銷扇損壞修復不易
十三行時期的外銷扇漂洋過海,歷經百年再回到廣州,許多扇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而修復扇子也是一項不簡單的任務。
“愛心人士捐贈的許多扇子需要修復,而文物工作人員僅僅修復一把扇子的幾個很小的點都需要二十幾天。”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為止,在廣州市內公開展出過的象牙團扇僅有兩把,一把在廣東省博物館,另一把則是十三行博物館長期展出的“象牙鏤雕扇柄花卉人物紋團扇”。正是由於它精湛的工藝和珍貴的藝術價值,這把扇子的巨幅海報被作為“代表”之一,懸挂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樓正面。
“象牙鏤雕扇柄花卉人物紋團扇”原本共有51片扇骨,每一片都薄如蟬翼,由於不幸缺失了2片扇骨,現在僅剩下49片。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由於修復難度較大,博物館幾乎是原封不動地展出了該扇,連裱扇的盒子也未更換,“當初收到時它是什麼樣子,現在展出的就是什麼樣子。”
曾流行於西方的扇語
外銷扇工藝精美,通常被歐美上流社會人士用於裝飾、欣賞或顯示身份。由於方便隨身攜帶,外銷扇曾被歐洲上流社會貴婦、少女們當做比拼時尚的工具,風靡於各種社交場合。就連瑪麗女王和維多利亞女王也對它愛不釋手。因此,一套流行於西方的扇語逐漸形成。
十九世紀流行於歐洲的扇語(採自:沐文堂收藏全集《中國扇具》)
扇柄放在唇上:請你吻我
左手拿著扇子:來跟我談
手指掃過扇面:想親近你
扇子橫放頰前:我愛上你
右手執扇置臉前:請跟隨我
左手執扇置臉前:想認識你
扇子擱在右頰上:對
扇子擱在左頰上:不對
慢慢關上張開的扇子:願嫁給你
扇子掉在地上:交個朋友
百余年前,包括外銷扇在內的出口器物讓西方人了解中國文化。今天,這些文物的回流又讓世人重新認識了當年的十三行文化。在文化公園的腹地上,誕生於百余年前的十三行還有更多未知的傳奇,等待著世人去發現、珍藏。
外銷扇賞析
象牙扇
外銷扇風靡歐洲時期,象牙扇可謂經久不衰。最初出口到歐洲的折扇,其主要材質就是象牙。從17世紀晚期一直到18世紀末,象牙折扇一直是外銷扇中的“霸主”。因為象牙材質難得,廣州的象牙工藝又格外精湛,象牙扇成為歐洲貴族送禮和收藏之必備佳品。
由於銷量大,象牙扇的組合材質也細分得十分豐富。有團扇,也有折扇;有幾乎全是象牙材質的折扇,也有以紙面、廣繡、羽毛為扇面的象牙扇;既有彩繪和油畫的,也有象牙貼面的。
漆扇
館藏漆扇中,有黑漆描金扇和黑漆描銀扇兩種,兩者中又以黑漆描金居多。
黑漆描金的物件大多給人一種“高調的奢華”之感,似乎比較符合歐洲貴族們的氣質。不過,黑漆描金折扇隻流行了50年左右,於清嘉慶初年(即19世紀早期)大量出口,道光晚期漸漸退居潮流二線,被紙面折扇所取代。
檀香木扇
館藏的檀香木扇大多是折扇,扇骨由檀香木制成,鏤雕花紋。檀香木扇古色古香,扇面圖案大多數以中國的花鳥虫魚、宮廷院落和人物為主。
玳瑁扇
玳瑁是海龜科動物,分布於東南亞、海南島、西沙群島、廣東、福建、台灣等地。玳瑁甲片堅韌,不易折斷,半透明,有明顯的斑紋。據《風從廣州來》一書記載,由於玳瑁本身就有光、色和斑紋美,制作時會施加減地平凸等鏤刻或鏤空技法以顯示其玲瓏剔透,紋飾則以人物圖案最為常見。
玳瑁扇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數量較少,隻有4把。《中國扇具》一書中稱,中國外銷玳瑁折扇的活躍時期甚短,大概隻在嘉慶、道光之間,公元1800至1850年前后,年期較短,玳瑁材料貴重,雕刻困難,道光以后即已停產,因此傳世甚少。
貝雕扇
與玳瑁扇一樣,貝雕扇也有著天然的色彩與斑紋。不同的是,貝殼材質更脆、更薄,不同的貝殼還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因此在貝殼上施展工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三行出口的貝雕扇都是匠人精雕細琢出來的珍貴工藝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