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紅木頻道

消費者選購時需擦亮眼睛

工藝造假 成紅木制假新手段

蔣勁東
2018年01月29日18:06 | 來源:東陽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紅木家具價格幾乎年年看漲,一些不法廠家為了牟利,在紅木家具的材料、結構上做起手腳,導致部分劣質家具進入市場,影響了紅木家具的聲譽。材料充假、做工低劣的紅木家具,投資價值會大打折扣。而現在,紅木家具上又出現了新的制假方式——工藝造假。

  工藝造假方式之一:膠磨

  現在,很多紅木家具消費者為了檢驗材料的真假,往往會要求廠家不在家具表面進行任何處理,等驗貨后再打蠟或上漆。但是,膠磨家具不打蠟、不上漆,與“白胚”家具幾乎完全一樣。有了膠磨這種手法,“白胚”家具的真實性也不能夠保証了。

  使用膠磨的方法是為了掩蓋使用白皮、拼補料以及烘干不到位等問題。而膠磨的操作非常簡單,就是在打磨的時候涂上膠水,然后用力拋光,如此反復操作兩三次讓膠水滲進家具。為了掩蓋白皮或拼補料,在膠磨之前還會涂上顏色。經過膠磨處理的家具在品相上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一些紅木家具甚至還具有“包漿”的光澤。實際上,膠磨的危害性極大,由於膠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這些有害物質滲入木材,在家具使用過程中不斷揮發,對人身健康會造成較大危害。

  工藝造假方式之二:榫卯結構偷工減料

  榫卯結構讓紅木家具不用一釘一鉚就能牢固地結合起來。但是,現在一些廠家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在榫卯結構上偷工減料,甚至用膠水、汽槍釘進行連接。這樣一旦家具出現問題根本就無法修復,讓高價購買的紅木家具成為一堆廢物。

  在結構制作上偷工減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做工成本。例如,用鉚釘代替榫卯連接,抱肩榫、插肩榫沒有“肩兒”,原本需要四五毫米厚的支撐框架,現在隻有兩毫米。由於“深埋”在家具內部,結構上的東西消費者根本無法看到,即使了解榫卯結構相關知識的人,也很難發現廠家是否造假。這些偷工減料的方法將會直接影響家具的使用壽命,這種家具更不具備人們想要的投資價值。

  紅木家具制作工藝上的造假比材料假冒具更大隱蔽性和欺騙性,幾乎讓消費者無法辨認,同時也給質量監管增加了難度。

  消費提醒:

  ①切勿盲目追求低價

  現在一些消費者購買紅木家具時,盲目追求低價格,這樣很容易陷入消費誤區。如果家具的價格過低,那麼廠家隻能從家具的材料、結構上降低成本,這樣勢必會導致家具偷工減料。因此,在購買家具之前,消費者必須要貨比三家,了解同一種產品有哪些不同的價格,並且要求銷售人員仔細介紹產品,以此了解價差的原因。此外,對原材料的價格也應該有所了解,如果家具成品的價格比原材料價格還要低,家具的品質就可想而知。

  ②仔細查驗家具及合格証明

  消費者在查驗家具用材真實性的同時,還要關注家具制作工藝等方面的問題﹔購買前,要查驗紅木家具“一証一書一卡”及質量檢驗報告。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