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凱豐裡王良達:轉型升級首先要做好自己

初識王良達適逢業內一次大型活動,在福建省凱豐裡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的展廳裡,他正在於客人分享他出差東南亞考察木材時的趣事,談笑間逗得來賓哈哈大笑,這位看似有一些內斂的“非物資文化遺產傳承人”便是凱豐裡的掌舵人。
“傳統型”轉型“工匠型”
提及王良達,當地人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是“制作媽祖系列藝術品的企業家”。媽祖是中國海洋文化中最重要的民間崇拜之神。出生在福建的王良達於1993年創辦海神工藝公司,專業制作媽祖藝術品等傳統雕刻工藝,服務於台灣,沿海,東南亞等多個地區及國家。后來他將公司更名為福建省凱豐裡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瞄准了文化傳承濃郁的紅木家具行業,進一步拓展傳承傳統技藝之路。
“凱豐裡一路走過來,有二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了,我們從一個‘傳統型’的企業開始,發展成為一個‘工匠型’企業,從創業到傳承,以中國文化的傳播為使命,堅持‘既要重材,更要重藝’的理念,做好每一件產品”。王良達如此說也如此做。
凱豐裡在延續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將“雕鏤鑲嵌”工藝融入古典家具之中,不斷的深入生活,洞察實踐,將生活與藝術相融合,相關作品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級的金獎,銅獎等,王良達也發表多篇論文,並廣收學徒,以實際行動將“雕鏤鑲嵌”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多元素 多樣化經營
“宮廷御元寶,金字招牌典藏臻”。凱豐裡發展到現在,一直是同步走。一是將原有的凱豐裡的高精產品做好,以后會慢慢走專屬定制;二是把整個量化的產品根據東方美學與歐美設計對人體力學與個性化、舒適度結合在一起,開發出適應80、90后的主體市場,目前已有一些產品在進行打樣,計劃今年五一部分面市。
隨著紅木原材料的規范程度與要求越來越高,王良達坦言,以后凱豐裡將由現在的高端材質轉向多種木材的使用,包括非洲、南美的一些名貴硬木,以適應凱豐裡新中式家具的研發需求,企業將採取多元素、多樣化的生產模式,採用量化形式,保証品質,在保持傳統工藝結構的同時,加入現代人的審美、個性化要求、以及舒適度、甚至是智能化等方面的要素,讓年輕一代也能熱愛和喜歡我們的紅木家具。
凱豐裡的正在研發的新中式的品牌為“觀堂”,產品主要以古典加個性化風格來展現,商業模式主要以全國加盟的形式進行。王良達最后說道:“凱豐裡不求快速擴張、走的太急太快,但求走好走穩每一步。我的目標是:五年后的凱豐裡品牌能夠走在行業前列”。(周一、龐翠華/文 龐翠華/攝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