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红木频道

传承优秀文化 把握时代脉搏

——浅谈家具设计中的美学

吴腾飞
2017年02月20日16:03 |
小字号

  编者按:设计创新是我市木雕红木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作为一位知名红木家具设计大师,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兼职教授、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大清翰林董事长吴腾飞,近年来对以红木家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同时,吴腾飞还潜心学习,不断研究,他设计的红木家具曾获得许多国家级、国际级大奖,还被国内权威专家称作“代表中国未来红木家具发展的一个方向”。最近,吴腾飞又写成了《传承优秀文化 把握时代脉博》一文,对传统家具设计中的美学问题作了思考。在此刊登,以飨读者。

  从表面上看,家具设计只是一种图绘技艺。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浅层次的图象呈现。若把家具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来考察,它却是一种精神和技术高度融合的艺术表达。

  中国传统家具走到今天,设计再也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款型呈现上,而应建立起一种具有中华文化品格的设计美学和理论。只有这样,中国传统家具才能走得更远。换句话说,有了当代设计美学和理论的支撑,中国传统家具才会更有思想、更有生命,才能真正被普罗大众接受。只有这样的家具,才能跻身于世界优秀家具之林。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群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而深蕴在一个国家、民族、社群历史文化之中的美学思想,是每个时代家具设计师应充分吮吸、消化的精神食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各个年代的美学思想不尽相同,但内在的秉性和气质是相近的,而且一以贯之。可以说,在这种相近的历史语境里,各种艺术(工艺)往往同根生发。因此,无论是中国的诗词、书画、曲乐等艺术,还是木雕、竹编、家具等其他工艺,其精神实质都是同根同源、相通互融的。在古代,许多文论家写出了不朽的论著和精妙的论述,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如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观点、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都对后世的艺术创造产生了很大的启示。这些理论和观点,都是当代家具设计者应该学习、汲取的。只有把这些东西融会贯通,我们的家具设计师才能破茧成蝶。

  时下,中国社会处于急速转型期,人们的思想发生着深刻变化。家具设计师应在这种变化中搭住中华文化的正脉,传承优秀文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握时代精神,结合审美需求,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时代家具,把中国传统家具推上新的高度。总之,当代家具设计师的责任,就是要紧扣时代脉博,根据大众需求,借古开今,对传统家具美学进行一次革命与再造,使中国传统家具这棵千年古树焕发出新枝来。

  在当代家具设计上,国外众多的设计强人横亘于我们面前。他们之所以强大,是因这些家具设计师背后有一套优秀的设计美学和理论体系支撑着,他们还能及时汲取当代先进的艺术和设计理念,使自己的设计一直走在时代最前沿。

  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明清家具达到了历史巅峰。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优秀的文化品格,这些都是当代家具设计走向辉煌的文化基因。只要我们深研中国传统文化,把握当代设计思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跳出家具设计家具,就一定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家具来,使中国家具设计之花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来源:东阳日报)

(责编:张桂贵、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