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红木频道

张倩:行走在“榫卯”间的九零后

2018年01月12日16:32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张倩 1992年9月3日出生于山东青岛,201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家居产品设计传统造物专业学习,主修榫卯结构,辅修大漆工艺等传统技艺,现为新莱蒙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部联合艺术总监,从事六子联方课程教学工作。

2016年9月,张倩受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处秘书长提姆·柯蒂斯一行授课,讲解六子联方拼解技艺和历史文化。

  张倩,一个俏皮、又不失灵动的时尚九零后,六子联方,一个古老、又充满魅力的传统益智玩具。初识张倩,很难把她和非遗项目传承人联系在一起。她说:“没有人相信我从事非遗相关工作,但我觉得,这和外表无关。我这个样子,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非遗,改变对传统非遗项目的印象。”

  2011年,这个尚带稚气的青岛姑娘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进入家居产品设计传统造物专业学习,主修的正是鲜少有年轻人接触的榫卯结构。机缘巧合之下,张倩接触到六子联方,也自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拜师传统益智玩具传人姚毓智后,张倩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些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木块之中。她说:“我现在从事的是六子联方的课程教学工作,我希望将六子联方及其衍生锁推广给不同的人群。”

  2016年9月,张倩受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处秘书长提姆·柯蒂斯一行授课,讲解六子联方拼解技艺和历史文化。这让张倩看到了六子联方更大的生命力:“它是一门综合技艺,无论是动手操作、历史,还是绘画和立体思维,每一个方面,你都需要去了解。”

  从榫卯结构到六子联方

  “我祖籍山东,不过在很小的时候,我跟随父母在北京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才回到青岛,我父亲在北京和青岛都有自己的事业。”说起自己的故事,张倩娓娓道来。2011年,张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进入传统造物专业学习,开始和榫卯结构打交道,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牵引。

  “一开始,我学的专业更偏向于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在我大一时候学校的一次毕业展上,看到一位首饰设计系学姐的作品,这是一套六子联方的首饰。突然之间,我就对六子联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它非常好看,而且利用了榫卯结构,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榫卯结构也可以用在这个地方。”她说。

  学姐制作的这套六子联方首饰,仿佛打开了张倩身体中的某个开关,她立刻下定决心,想要去钻研和学习六子联方。她说:“这是一种榫卯结构的高度结合,还是一种魔术,它自身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就这样,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张倩,几经波折,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了姚毓智。张倩说:“当时他已经在钻研六子联方、七巧板等古代益智玩具的结构和制作。我会跟姚老师要一些他的作品,然后尝试着自己去研究它的结构,去制作。当时,我还请姚老师协助我们,为六子联方拍摄了一个类似于微电影的短片。”

  “我把这门手艺当成宝贝”

  “虽然从表面看,都是朝气蓬勃的小年轻,但我这个人,骨子里的东西和别人不大一样。”希望成为这个浮躁社会中不浮躁的人,是张倩对自己的要求。她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常会对某些事情抱有新鲜感,但缺乏定力。”

  张倩说:“我师傅那一代人,他们很沉稳,非常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所以师傅需要考验我,是否可以踏踏实实地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还是仅仅因为新鲜。”在经历了师傅的不断考验之后,张倩终于如愿以偿,拜入姚毓智的门下。她说:“我真正拜师不过两年的时间,但我对六子联方的研究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我把这门手艺当成宝贝,去传承去发展。”

  “六子联方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一说鲁班锁,相信大家就比较熟悉。其实这是从传统古代文献中摘出来的名字,相传是鲁班做给自己儿子的一个玩具。”就是这样一门古老技艺,张倩一迷上,就喜欢到无以复加。她说:“虽然只是单纯的六根小木条组合在一起,但其中的结构变化,可以多达十几二十种,你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张倩介绍说:“六子联方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变化。现在的人们会利用科技手段,比如3D建模,去剖析这些内部结构的变化方法,然后制作成三通、梅花锁、十八柱、二十四锁等形状的六子联方。市面上,这种六子联方的种类得有上百种。”而这正是六子联方的魅力所在,“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玩具,却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张倩说。

  “我是一个年轻的木匠”

  “年轻的木匠”,是张倩给自己的另一个称号,生活中最喜欢看展览和绘画的她,还有一大爱好,就是自己动手做木工。“六子联方考察的是手脑并用的能力,需要具有出色的反应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张倩说,六子联方的传承,包括了拼解方法和制作两门技艺。

  2012年,靠着一把小木工锯,张倩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六子联方——笼中取宝。她说:“当时没有钱,所以连木材都是跟学长借的。我整整花了3天的时间,现在做只需要4个小时。”

  “木工活,至少5年才能真正出点活儿。一开始我根本下不了锯,都是歪的。”为此,张倩付出了好几年的努力,但是现在,“基本市场上常见的鲁班锁(六子联方)我都可以制作,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作为一名职业非遗工作者,张倩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对六子联方的课程教学之上。她说:“我到过的中小学校不下20所,还受邀给联合国非遗公约处秘书长讲过课。六子联方是一个非常小巧的东西,但里边蕴含了非常多的大道理,我希望可以把这种古代人的伟大智慧普及下去。”

  北京晨报记者 何安安

(责编:何倞倞、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