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子龍:中華榫卯的二十四性【2】
2016年06月14日11:05 | 來源:人民網-家居頻道

(6)夾:乙3,兩材呈丁字形連接,甲材榫頭呈鴨嘴狀,一主一輔、一內一外,主榫入眼輔“榫”在乙材眼的外側相夾,外面的輔榫僅有主榫一半左右。
就傳統作法及木性而言,槽與插有其共同點。若兩材(板與板)是同向木紋相拼接的,其槽內可施膠,但板與大邊抹頭等相拼接的槽與舌(簧)之間絕對不可施膠,而應施蠟,以防止其后上漆時的漆滲入。
(7)栽:甲4,兩材杆都要鑿眼對合的平行拼接,中間另設小榫順紋栽入連接,一般情況下,小栽榫頭一深一淺。
(8)悶:乙4,兩材格角或孤接,兩材都要鑿眼“凹槽”,另作一鍵式小木塊橫(紋)向悶入。
(9)扣:甲5,兩材(托泥)格角連接時,在預留的上小下大頭的孔內扣住垂直的第三材(腿足),先將腿足下的小方錐榫頭定位,然后再將兩材格角榫卯結合並扣住腿足。
(10)卡:乙5,邊抹兩材水平格角時,在預留的孔洞內,穿入並卡住第三材豎腿,使其上下左右不可轉動或移動。
(11)契:甲6,兩材均出榫、榫頭與榫頭相互契吻、各部位分別交於第三材同一卯眼內的拼合連接,兩榫頭有明榫和暗榫之分。
![]() | ![]() |
(責編:張桂貴、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