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红木频道
人民网>>红木频道>>正文

陆光正:木雕大师的“刀木春秋”【2】

2015年03月26日15:16    手机看新闻
陆光正:木雕大师的“刀木春秋”【2】



“雕花状元”的关门弟子

陆光正的处女作《花鸟》,得到木雕老艺人们的肯定,并被指定为楼水明的培养对象,成为关门弟子。

南上湖的夏溪滩村,是东阳木雕技校所在地。刚到学校时,一切都不适应,面对数十把雕刀,陆光正有点茫然。雕刀不同于画笔,在他手上显得十分笨拙。有许多同学因为学木雕有难度而退学,他也有过动摇。但当时学校教课的老师和著名木雕名艺人黄紫金、楼水明等一致认为陆光正绘画功底好,是个好苗子,只要刻苦学习,前途无可限量。这给了陆光正极大的鼓励,此后,他调整心态,一头扎进绘画和木雕技艺的学习中。

白天在学校里看到什么画什么,人物、花草、杂树、远山、近水,都是他笔端的表现物。在课堂上,向老艺人请教雕刻技法;出去看戏,每次都把剧情写生制画。当时许多木雕艺人身怀绝技,且各有专长:赵金清的木工制作,厉守铭的打抷技术,卢连水的根雕技术,金君威的圆雕技术,吕加水的花鸟雕刻……陆光正抓住机会向他们请教,拿起雕刀反复钻研。晚上在宿舍里临摹《吴友如画谱》、《三希堂画谱》、《芥子园画谱》。

凭着刻苦学习,进入木雕技校第二年,陆光正自画自雕的处女作东阳木雕《花鸟》,就得到木雕老艺人们的肯定。当年,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入木雕厂研究所设计组,并被指定为楼水明的培养对象,成为其关门弟子。

“当时,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民间百姓分别称他们是‘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陆光正告诉记者,当时三人被称为东阳木雕雕花“三杰”,他们也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在工艺操作上有“图稿设计”、“打坯”、“修光”的分工,但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却可以不用起稿,凭着大脑记忆直接雕刻。

楼水明,横店人。16岁学艺,出师后到萧山、湖州雕花。他喜爱读书,善于观察,擅长制作木雕。曾先后赴蒙古、阿尔巴尼亚传授木雕技艺。参加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装饰设计大获成功,还当选过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他与同时代的艺人相比,见多识广。早年在香港期间,针对香港不同文化区域消费者的需求,他开始研究西洋家具的特点,并总结东阳木雕传统的花床、花橱等家具的特色,吸取两者之长,设计出咖啡台等中西结合的家具,受到用户的欢迎,是名副其实的东阳木雕中西合璧家具奠基者。

在楼水明的教导下,陆光正系统学习了各种雕刻技法,以及木雕家具、厅堂摆设的造型设计和中西合璧的工艺。厂长厉炳重对设计组的人要求很严,尤其对陆光正期望特高,要求也格外严格。在此鞭策下,陆光正发奋用功,一年不到的时间,临摹、设计画稿数千张。因为他学艺刻苦,学有所成,《浙江日报》曾刊发题为《学徒标兵陆光正》的文章。同年,他创作的木雕挂屏《热爱和平》被选入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

1965年,浙江美术学院、省二轻厅在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举办省工艺雕塑行业创作设计进修班。东阳县木雕工艺厂派陆光正等到浙江美院进修学习,这成就了陆光正艺术上的一次飞跃。

在专业艺术学府,陆光正系统学习中外艺术史、画论,大量临摹了古代优秀画作,还认真研习书法、篆刻,为艺术生涯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佳作国礼送尼克松总统

他领衔设计的《梅菊荷牡丹》大条屏,被省里作为礼品送给了美国总统尼克松。

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四清”运动横扫全国,东阳木雕厂也未免于难。木雕厂的老干部被打成“走资派”,老艺人被打成“牛鬼蛇神”。已收藏的历代木雕珍品及大量图稿被视为“四旧”焚毁,县内明、清、民国以来建造的祠堂、庙宇和民居中的装饰木雕,以及木雕装饰家具和陈设品,在红卫兵破“四旧”中遭劫,或铲、或焚、或砸、或封泥,许多木雕珍品被毁得面目全非。还能画些什么、雕些什么呢?陆光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中。

限于当时的大环境,陆光正只能选择时政题材作品,却没想到走出了一条新路。他创作的《扬鞭催马送粮忙》得到认可后,去河南林县体验生活,创作了《红旗渠》,更是引起轰动。1972年,东阳县木雕厂接到任务,要用木雕装饰杭州机场候机厅。陆光正领衔设计了壁挂《韶山》《松鹤》《喜鹊》《双龙洞山水》,而《梅菊荷牡丹》大条屏更是被省里作为礼品送给了来访的尼克松总统。次年,他创作的《松鹤同春》《百鸟朝凤》被选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从此,陆光正在中国木雕界声名鹊起,业内人都知道,东阳有个木雕能手陆光正,技艺超群,非同一般。

粉碎“四人帮”后,木雕厂拨乱反正,落实政策。老艺人们梅开二度,重新上岗。东阳木雕又焕发了生机,经营逐步有了起色。1976年,陆光正被国家轻工部抽调去北京,历时三个月创作绘制了《兄弟民族形象服饰资料》一书。这段时间,陆光正遍访名师,得到了沙孟海、黄胄等大家的指点,同时他拿着写生本游历全国各地。

此后,陆光正的创作一发不可收。1978年,他设计的雕作《三打祝家庄》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获得大奖。1979年,木雕台屏《三英战吕布》,有意摒弃传统的构图和平面雕刻的技法,将兵马相交难解难分的四人四马四条枪,巧妙地安排在一个圆形四周,用高低两个层次传统图案作边衬,如此纷繁的战争场面皆要在小小圆形空间中予以表现。圆形设计本身就给人以天旋地转的感觉,以虚托实,虚实结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画面繁而不乱,变而有序,给人强烈的立体感、层次感和美感,此作被评为国家珍品,陈列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1981年,国务院轻工业局主持的全国木雕技术大赛上,陆光正携壁挂《三战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一举夺魁,获得全国第一名,从此东阳木雕厂名扬天下。

“多层叠雕”创新境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见长,限于工具和视角,雕刻深度最多只能80毫米,而陆光正的发明,深度逾300毫米。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这也是陆光正一生中最为充实和忙碌的年代。

他还清晰地记得,在汉堡的中国领馆,工作人员为他下厨煮面。“80年代初,国家提倡走出国门赚外汇。我和中国工艺装饰公司的同事被派驻在欧洲承接工程。我们成为当时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公派’人员。”陆光正说,刚开始,别人并不了解中国木雕以及如何将木雕用在室内装饰上。

为了开展业务,陆光正找到中国大使馆,请他们帮忙向当地的中餐厅介绍装饰业务。几家餐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答应了。几个月后,中餐厅焕然一新,处处流露出浓浓的“中国元素”,令大家兴奋不已。从此,当地的中餐厅、宾馆纷纷找上门,装饰业务的订单如雪花一般。“当时,我们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名气相当大,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说我们是最正宗的中国师傅。我就每月往返于中国和欧洲。国外绘图设计、安装,国内加工出口。我也被同事们称为最早的‘空中飞人’。当时,我每月的工资只有30元人民币,而每月赚的设计费就有10万马克左右,当时1马克可以兑换约3元人民币,不过这些钱都必须上交国家。”

随后,陆光正为汉堡“中国城市大酒楼”做木雕设计,该设计被誉为“民族装饰走向世界的样板”。紧接着,东阳木雕总厂接下了新加坡董宫酒家的木雕装饰工程,陆光正组织十几位同行设计制作了12块长12米、宽1.2米的挂屏,被时任新加坡总统李光耀誉为“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木雕装饰”。其后,他又成功为美、德、日、埃及等国的客商完成木雕装饰,使东阳木雕再度轰动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民用装饰市场发展,幅面阔大的大件作品需求剧增。艺人们纷纷探索大件木雕的创作,却都碰上了开裂、断损这一“瓶颈”。当新加坡董宫酒家的木雕装饰完工后,出现了陆光正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南洋的热带气候使木雕条屏发生了开裂。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董宫酒家只能取下这些作品,永久珍藏。

“东阳木雕的千年美誉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可是要解决这一难题,谈何容易。”陆光正愁上心头。有一次,他看到工人们将一座屏风折叠起来准备装箱出口,心头为之一亮。能不能将整幅大型作品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雕刻、组装呢?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途径——将大幅作品根据画面的构图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的板材,板材之间留有一定空隙,防止热胀冷缩。他的这一创举,突破了东阳木雕乃至中国木雕大幅作品创作的禁区。由于分组雕刻组装,可容纳众多雕工同时开工,还大大缩短了工期。散件运到现场再组装,也解决了大型作品入门和运输的困难。而且,利用这一技术,可以使大幅作品拼装后“天衣无缝”。

2001年,杭州市重建雷峰塔。专家委员会在遴选塔身内壁装饰工艺手段时,对大型东阳木雕作品的开裂变形问题提出了担忧和质疑。陆光正立下“军令状”:苦战两年,不仅成功解决开裂变形问题,还创新出多层叠雕工艺,在平面浮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采用分组雕刻逐层对接组装工艺,将《白蛇传》诠释得大气淋漓,神韵独具。

原本,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见长,限于工具和视角,雕刻深度最多只能达80毫米,而陆光正发明的多层叠雕,少则二层,多则七层,深度超过300毫米。若再根据创作意图,对分组画面采用不同色泽的木材,就可制成彩木多层叠雕作品。

(责编:孙红丽、唐沰)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